【藥品類】新形勢下藥店業該如何突圍再造?
目前,我國對藥企店的監管進一步加強,加上部分藥企管理精細化時的不適應,藥企店進入“陣痛期”,那么,該如何緩解這種狀況?
新形勢下藥店業該如何突圍再造?
日前,微信朋友圈傳播過一篇文章,大意是說94號文一出,藥品監管部門對“人貨票同行”加強管理,結果導致終端價格上漲,“百姓很受傷”。這個野生邏輯實在感人,把監管部門撥亂反正、規范市場行為的努力以“價格上漲”的表面現象為擋箭牌一股腦給否定了。其實質是企圖以微小的價格空間為甜頭來綁架民意,為某些習慣了違規操作的既得利益者維系生存空間,其主張當然無法得到主流意見的支持。
而近日21世紀藥店報對于《零售藥店:步入最難熬的陣痛期?》的報道,也可以看到有些藥店同行存在類似的思維。他們對于處方藥管理不反思自律、創新經營,仍然寄希望于“講條件、找借口、求松綁”。
老話都講“是藥三分毒”,須知處方藥之所以要醫生、藥師把關,正是因為其功能主治、適應癥以及不良反應并非普通人能簡單掌握,特別是慢病用藥,并不因為其“日常服用”,就可以想當然地覺得安全性有了保障:一方面有的藥品本身就有副作用,如調脂常用的他汀類藥品可能溶肌、損傷腎功能,要在顧客購買時提醒其密切留意各種不良反應端倪;另一方面慢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,他們往往身患多種疾病并同時服用多種藥品,如果不加指導很容易出現藥品的協同(增效)、相加(增加)、拮抗(減效)等作用,可能導致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,還可能發生一些異常反應,加重病情。此外,一些藥品常常有新近醫學研究成果發表,如加替沙星因副作用大而撤市等……所有這些,無不警示著藥品零售從業人員:藥品銷售絕不等同于普通日用品,特別是處方藥一定要慎重對待。
實際上按報道中所述,西安市食藥監局已充分考慮到藥店經營處方藥的不易,針對慢病用藥采取了靈活的措施,不要求每單都要出示處方,而代之以建檔。但對此便民之舉,普通百姓有所不理解還在情理之中,如果業內同仁也視之為畏途就實在不應該了。筆者認為,最佳的解決辦法不是推說老百姓嫌麻煩而指望監管部門“放口子”,而應該通過監管部門、行業組織共同行動,動員媒體參與、加大宣傳力度,充分說明處方藥不能隨便銷售的原因、培養顧客接受藥學服務的意識。相信顧客在全面了解處方藥須由醫生開方、藥師調劑的必要性后,一定會欣然接受的。
至于當前藥店業普遍感到“日子難過”,其實質不過是簡單粗暴撈金的日子過慣了,面對監管加強、管理精細化時的不適應,實際可做的功夫還有很多。就拿當下最火爆的慢病管理來說,不要以為門口擺個血壓儀、再拿兩個血糖儀免費測試就算提供了服務;設個用藥檔案就叫顧客管理;建個顧客微信群、時不時發點腦補的養生雞湯就算用藥指導……走出國門,看看歐美國家的慢病管理是怎么把保險、營養、醫療、康復有機整合起來的吧,看看別人是怎么突出執業藥師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的吧。
總之,筆者奉勸藥店同仁們:不要再因循守舊、抱殘守缺、固守舊有經營模式,而要在新醫藥環境下、在供給側全面改革的時代潮中努力創新,把嚴格執行監管政策與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機結合,把向顧客提供優質藥學服務、橫向拓展盈利渠道當成轉變企業發展模式的契機,這才是新形勢下藥店業突圍再造的正道。
【本文為轉載自中國藥店,江蘇科佳軟件不對文中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不對本文觀點負責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