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品類】藥店連鎖率從36%飆升至56%,是大躍進還是市場化?
內文提要: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,連鎖率不斷提升是必然之結果。但一年之內飚漲50%以上,卻極難將之視為市場自行演變而得。
“2014年,中國零售藥店數量為433873家,較2013年的432659家上升1214家,增幅0.28%。其中,單體藥店從2013年274415家降到了19萬家左右。”
2015年1月28日,中國醫藥物資協會(China Medical Pharmaceutical Material Association 簡稱CMPMA)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,披露了業界最為關心的上述核心數據。
大躍進?
如果數據準確的話,意味著零售藥店集中度在2014年達56.20%[(433873-190000)/433873×100%],較2013年的36.57%大幅提升近20個百分點,漲幅高達53.68%。
眾所周知,零售藥店的發展面臨重重壓力,比如2015年底必須通過新版GSP認證、執業藥師必須按要求配備、運營成本不斷增加、網上藥店快速發展等等,因此CMPMA預測,單體藥店的數量今年“可能會縮減到15萬家左右,只占藥店總數的35%左右”。
這一判斷如果仍然成立,那商務部《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(2011-2015)》所設定的“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/3以上”目標就能夠基本實現。(參看下圖)
圖:全國藥店連鎖率變化示意(2006-2014)
全國藥店連鎖率或集中度的飚升,離不開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的貢獻。以山東為例,該省藥監部門在總結2014年的工作時,著重指出“兩大突破”:
一、通過積極實施“鼓勵藥品零售連鎖發展”政策,結合新版藥品GSP對執業藥師配備的要求,藥品零售企業連鎖率首次突破50%,達52.79%。相較于2012年31.7%、2013年37.3%,這一成績用“大躍進”來形容似乎并不為過。
二、藥店數量首次實現“負增長”。自2006年開始,因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,全省藥店數量持續增長。2013年省局按照國家總局要求,對新開辦藥店明確提出了配備執業藥師的要求,2014年零售藥店增長勢頭得到緩解,全年新開辦零售藥店6736家,注銷8214家,實際減少1478家,首次實現了負增長。
市場化?
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,連鎖率不斷提升是必然之結果。但一年之內飚漲50%以上,卻極難將之視為市場自行演變而得。
論及2014年單體藥店的出路,CMPMA單體藥店分會會長楊聯亮指出,“5.5萬多家選擇加入到連鎖中去,2.5萬家左右選擇注銷”,結合全國藥店總數依然增加1214家的描述,可以推算連鎖藥店2014年新增門店在2.6萬家以上,這方面可以找到相當多的案例支撐,應該說其帶有完全市場化的色彩。
至于5.5萬家選擇被連鎖收編的單體藥店,發展思路不外乎如下:
1.完全轉手,撤出藥品零售業;
2.以加盟形式并入連鎖,由總部統一管理,更多帶有投資者的意味;
3.同樣是加盟連鎖體系,但只是為了應對新版GSP認證,利用遠程審方等政策的漏洞,解決執業藥師配備問題,經營依然獨立;
4.多家單體藥店共同出資組建連鎖藥店,聯合應對風險。
單體藥店被收編,一方面確實有采購談判無優勢、經營成本高于連鎖藥店的自身因素,但更重要的恐怕還要歸結于政策的引導。從全國范圍來看,藥品零售業的發展指導原則均為“鼓勵和促進連鎖企業做大做強”,從這一點上來說,單體藥店即便不屬于限制類,也會成為政策忽視的沉默的大多數,發展勢必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。
【本文為轉載自中國藥店,作者:趙振基,江蘇科佳軟件不對文中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不對本文觀點負責。】